在西安诗词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毛艳飞
尊敬的中华诗词学会林峰副会长,尊敬的陕西省诗词学会孟建国名誉会长,各位嘉宾、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 受西安诗词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的委托,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西安,这座镌刻着盛唐气象的千年古都,是唐诗最辉煌的舞台。在这里,诗词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整座城市的呼吸与心跳。朱雀大街的晨钟暮鼓里,藏着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的盛世气象;曲江池畔的柳色中,摇曳着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的闲适意趣;酒肆胡姬的旋舞间,回荡着李白"笑入胡姬酒肆中"的洒脱不羁。这座城用它的宫阙楼台滋养了诗人的笔墨,诗人又用他们的锦绣文章为这座城铸就了不朽的灵魂。西安诗词学会作为扎根于古都西安的文化组织,肩负着传承与发展唐诗精神的独特使命。新形势下,西安诗词学会以“传承盛唐文脉,弘扬时代诗风”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守护长安诗魂、激活当代创作、践行诗化生活、深化学术研究、联结国际诗坛为己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一、一年半来的工作回顾 自2023年11月25日第四次会员大会召开至今,西安诗词学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在西安市文联、西安市民政局的指导和关怀下,以中华诗词学会制定的《“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为发展方向,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要奋斗目标,紧紧围绕精品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把握住长安唐诗之都的优势,积极融入西安市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大局,使学会的工作在短期内展示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第一、完善组织机构,优化人员配置,搭建城际交流平台,为学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条件。 2023年12月2日,西安诗词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陕西开放大学召开,会议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完善,共设置秘书处、组织联络部、理论评论部、诗教部、艺术传媒部和编辑部6个职能部门,工作委员会10个。各部门负责人均由有情怀、有水平、有能力的行业精英担任,一年多来,全方位的保障了学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会按时召开会长办公会、年度总结会、部门工作会、会员单位工作会等,不断完善机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发展会员单位,发挥学会老、中、青各个年龄段会员的优势,在社会上、在学校里、在城市间把诗词工作开展起来。除了学会内部组织机构,现有会员单位三个:分别是京兆诗词社、金秋诗社、关山中学,有创作基地一个,研究基地一个。 在城际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学会充分发挥七大古都的优势,发起并牵头成立了“七大古都诗词联盟”,2024年6月8日端午节,七都联盟在西安正式成立。过去一年,西安分别前往安阳、南京、杭州进行诗词座谈和交流,这一平台的搭建为西安这座诗词之城的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七都联盟实行“轮值主席”的工作机制,2024年由西安担任,2025年由杭州接任,并将在8月份邀请七都学会共赴千岛湖参加大型诗词活动,各学会的诗词交流与各地区的文化碰撞将进一步加强和繁荣七所城市的诗词文化事业。展望未来,七大古都诗词联盟将继续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携手并肩,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时代的发展。 第二、学会上下协调,积极部署,高标准、高要求承办了多种大型会议和活动。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强调:传承发展中华诗词要强壮“五种生命”,第一种生命就是活动作为组织的生命。他认为,活动多生命力就强,活动少生命力就弱,没有活动就没有生命。 在2024年端午节,西安诗词学会组织了中华诗词百城牵手的大型活动,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城镇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杨鹏飞,七大古都诗词联盟学会的会长、副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孟建国会长、王小凤、张曼莉、刘炜评副会长、马瑀秘书长等,西安诗词学会顾问熊东遨、周燕婷、魏新河等诗词名家、地市诗词学会会长等三百余人,共二十几个诗词学会参与了本次活动。并于次日在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组织了“穿着汉服走长安”活动。 10月16日,西安诗词学会举办成立36周年座谈会,学会副会长杨保建、田茂及骨干成员、会员参加。会议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同时进行,诗词家、书画家魏新河先生、著名哲学家邬焜教授出席会议,七大古都诗词联盟各学会领导均采用远程视频的形式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为西安诗词学会的发展壮大、为唐诗文化的繁荣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0月26日,西安诗词学会联合陕西开放大学、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共同举办了首届西安高校诗词吟诵吟唱大会。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七所重点院校选手进行了激烈的角逐。 11月29日,叶嘉莹先生西安追思会暨中华诗词长安论坛开坛仪式在陕西省图书馆举行。此次活动意在纪念和追思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先生并为长安论坛举办开坛讲座。在陕的文学艺术爱好者、陕西诗词同仁、西安诗词学会广大会员、外地嘉宾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参加了仪式、聆听了讲座。 12月26日在西安外事学院举办古诗词吟诵吟唱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当代传承,吟诵流派的历史演变与地域特色,方言吟诵的多样性与文化价值,“长安吟诵”的历史传统与当代重建等主题展开,编印了论文集,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025年2月3日,立春之日,七大古都诗词联盟2025线上新春茶话会顺利举行。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院长黄藤教授,洛阳诗词学会、开封市诗词学会、南京诗词学会、杭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安阳市诗词学会、北京诗词学会的主要负责人,西安诗词学会副会长和会员等,共百余人齐聚线上,参加了本次新春茶话会。 2025年2月12日,由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西安诗词学会、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宣传部、长安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共同主办的“诗圣”杜甫诞辰1313周年纪念会在西安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诗歌爱好者和杜甫研究者的广泛参与。本次活动不仅是对一位伟大诗人的缅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上各项活动均得到了西安融媒体的宣传报道,有的还登上了西安电视台、西安市政府门户网站,学习强国平台。 第三、培养和引进诗词人才,深耕学术理论,在重视精品诗词创作的同时也不断加强理论研究。 建立健全诗词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组织培训班、举办创作大赛等方式发掘新生力量;同时积极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诗词大家,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利用学会“中华诗词长安论坛”“中华诗词长安研究院”等组织机构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和诗词培训,鼓励学者对诗词格律、美学特征、时代精神等课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促进创作实践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并以强大的实力参与到大型诗词活动中去。 2024年1月27日—1月28日,西安诗词学会举办了格律诗词基础写作培训班。40余名会员顺利毕业,诗词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月,学会青年会员积极参与央视诗词大会,其中赵一萌、李柯霆、王晨浩三位会员成功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并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 上半年,学会多位大学教师担任西安市教育局举办的诗词大会评委工作。 11月29日,西安诗词学会中华诗词长安论坛开坛,著名诗词书画家魏新河教授以《意境与意象》为主题,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精髓。华东师范大学钟教授以《江西诗法和康德美学》为主题开展讲座,将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与西方哲学思想巧妙融合,以黄庭坚的诗词为例进行深入剖析,从全新的角度诠释如何创作传统诗词! 2025年2月16日,一场旨在纪念伟大诗人杜甫诞辰1313周年的专题讲座,在西安外事学院正蒙书院成功举办。此次讲座以“世上未有如公贫,先生有道出羲皇”为主题,由著名诗词书画家魏新河主讲,汇聚了众多诗词爱好者与文化学者,共同探寻杜甫的诗意人生与道德境界。 此外还开展了多次线上培训。 第四、重视文化宣传,打造网络空间,为优秀诗词文化的推广创造优质的媒体平台。 学会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诗词文化传播体系。在主流社交平台开设官方公众号账号,以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普及诗词知识,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创建了西安诗词学会网站,提供经典赏析、创作指导、学术研讨等优质内容,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同时,学会加强与陕西省广播电台的唐诗电台、陕西开放大学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文化艺术报等媒体的合作,对会员作品、诗词活动等进行报道,扩大影响力。 西安诗词学会公众号创办于2022年11月,虽然创办时间不长,但更新频率高,内容丰富,版面美观,图文并茂,已经成为西安地区诗人、词人、诗词爱好者了解诗词发展现状、发布优秀作品的一个重要平台。公众号的正常运行主要由学会编辑部负责,有稳定专业的编辑团队、审核团队、评论团队、顾问团队。2024年,西安诗词学会公众号获得中华诗词学会在全国评选出来的优秀公众号荣誉。现有会长访谈、诗词西安、个人专辑、同题赋诗、学会动态、理论评论、七都诗会、新书速递、“人间要好诗”——每周一诗、“众里寻他千百度”——每周一词等10个栏目。创办两年来,已经推送了500期各类诗文。3月西安诗词学会创办了自己的网站,今年上半年,也将复刊西安诗词学会会刊《长安诗词》。 第五、深入开展“文艺六进”活动,服务人民群众,让诗词文化浸润到城乡之中。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诗词艺术走近大众,西安诗词学会积极响应市文联号召,组织学会骨干诗人、书法家、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文艺六进”(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军营)系列活动,让诗词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西安诗词学会组织会员代表走进西安源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诗词讲座。 春节期间,西安诗词学会创作一百副楹联作品,携手陕西开放大学基础学院党总支举办“迎新送福写春联”活动,走进太白南路社区西安文理学院家属院;腊八节当天,西安诗词学会诗教部在璟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腊八时节墨韵扬,情聚璟美送安康”主题,联谊写福字、送春联、送腊八粥,把美好的祝福与浓浓的关爱送到社区群众手中。西安诗词学会联合碑林区文联、陕西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开展“迎新送福写春联进社区”活动,在南院门社区,为社区内军人和家属等住户书写春联、福字、书签、挂件、扇面等系列作品,彰显了军民一家、鱼水情深、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未来,学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践行文艺六进精神,以更多元的形式推动诗词文化普及,为西安建设“诗词之都”贡献力量。 第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重视学会拓展型党支部建设。 为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提升党员文化自觉,2024年9月4日,西安诗词学会拓展型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20位党员同志前往西安国家版本馆参观学习。 2025 年 1月 11 日,在西安诗词学会拓展型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有关规定,西安诗词学会拓展型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成功召开。副会长杨保建当选支部书记,副会长王腾芳当选宣传委员,副秘书长王婷当选组织委员。本次换届选举大会是西安诗词学会拓展型党支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学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换届会议增强了学会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是学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政治生活事件。通过这次会议,全体党员更加坚定了信念,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力量。 二、未来的工作计划 中华诗词作为千年文脉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密码与审美理想。在文化自信日益彰显的新时代背景下,诗词学会肩负着继往开来的神圣使命。我们既要作唐诗文化的忠实守望者,更要成为创新发展的积极开拓者。一方面深耕诗教传承,激活古典智慧的时代价值;另一方面推动诗词艺术与现代生活的创造性融合,让古老韵律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生。今年,学会工作已经进入本届理事会的第二年。我们将完成以下目标任务: 第一、把诗词精品建设工程作为重要任务。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学会要切实筑牢精品意识,切实把西安诗词创作推向前进,这也是我学会的短板之一。既要注重诗词精品创作的人才队伍建设, 也要推动诗词精品培训和理论研究与评论的机制建设。同时注重精品诗词的翻译与推广(如《诗经》、李白作品的海外影响),助力文明互鉴。 经典诗词往往承载民族共同记忆(如杜甫的忧国、苏轼的豁达)。通过精品创作,可以唤醒文化认同,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强化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促进社会和谐。建设诗词精品既是守护文化根脉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其意义远超文学本身,关乎民族精神的塑造与未来文化的生命力。 第二、继续推进新时期的诗教工作。 诗教(以诗词为核心的教育与传播工作)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深远的教育、文化和社会价值。 诗教工作通过系统性地传授经典诗词,让学习者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周文彰会长在《抓好新形势下的中华诗教工作———在中华诗词学会全国诗教工作会议(定州)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形势下开展中华诗教要严格规范创新思路。(一)向前推:遵照党和国家关于社团工作的文件精神开展诗教工作。(二)回头看:把“诗教”二字的本意作为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三)高质量:以诗教助力各方面高质量发展。在中华诗词学会的精神引领下,我们也将向优秀社团学习,如深圳的长青诗社,其在诗教方面的成功案例就是我们可以“拿来用”的优秀范式。 诗教工作既是文化传承的必要手段,也是立德树人、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它让诗词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历史照进现实,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诗育人”的目标,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文化繁荣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今后,学会要开拓思路,不断实践,为诗教工作打开新局面。 第三、积极承办好今年七月份中华诗词研究院与中华诗词长安研究院的大型诗词研讨会活动。 学会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各部门将统筹策划、精细执行,确保活动在学术性、文化性、影响力等方面取得成效。一、明确活动目标与定位;二、组建高效执行团队;三、细化活动内容设计;四、落实会务保障;五、要突出西安地域特色。既能保证学术高度,又能展现西安的文化魅力,实现“专业性与普及性并重”。最终目标是将研讨会办成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传播力的诗词盛会,为中华诗词的当代发展注入新活力。 第四、编辑出版好西安诗词学会会刊《长安诗词》。 为强化新时代诗词文化宣传、发挥学会网刊功能和密切古都诗词学会联盟合作,学会决定恢复会刊《长安诗词》的编辑、印刷、出版工作。为此,西安诗词学会与南京诗词学会代表就复刊事宜举行座谈交流会。江苏省诗词协会《江海诗词》常务副主编杨学军、南京诗词学会会长刘任、常务副会长徐安庆、副会长张金荣、《南京诗词》主编朱小石、“南京诗词学会网站”主编孙尔台和建邺区文旅局副局长《茶亭》杂志主编金立安分别介绍了省市区诗词文化网刊的创办经历、办刊理念、平台特色和编辑体验,还就七大古都诗词联盟的网刊宣传合作事宜进行研讨,大家在进一步弘扬中华诗词优秀文化传统、强化新时代主题诗词创作和宣传、密切古都诗词联盟各成员单位有机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 我们坚信,创刊于1993年的学会刊物《长安诗词》将在西安诗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五、完善诗词社会团体组织体系,在西安市全面开展诗词活动,为唐诗之都建设贡献力量。 目前,西安市十三个区县中,已有雁塔区、临潼区、长安区、鄠邑区、灞桥区、周至县成立了诗词学会,但仍有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未央区、阎良区、高陵区、蓝田县尚未建立诗词学会组织。为进一步推动西安诗词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助力唐诗之都建设,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社团组织体系: 1. 推动未成立区县尽快建立诗词学会 由西安市诗词学会牵头,联合已成立的区县学会,向尚未建立组织的区县宣传诗词文化价值,协助筹备成立事宜。鼓励当地文化馆、文联、高校或中小学教师等文化骨干发起组建,提供政策指导和注册支持。 2.加强现有学会之间的联动与合作 建立“西安市区县诗词学会联盟”,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如联合采风、创作比赛、学术研讨等,增强凝聚力。 推动资源共享,如优秀讲师巡讲、会刊互登作品,促进区域间诗词文化均衡发展。 3.扩大基层诗词社团覆盖面 在社区、学校、企业等设立诗词兴趣小组或分社,形成“市—区县—基层”三级网络,让诗词文化深入群众。 通过以上措施,可逐步构建覆盖全市、运作有序的诗词社团体系,为西安建设“唐诗之都”“中华诗词之城”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2024年,西安诗词学会以诗为媒,书写了“山河诗长安”的华章;2025年,我们将继续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高举宏扬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旗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和“协音律、富气格、美声情、开境界”的艺术标准,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复兴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伟大征程中,人人争当时代歌手,个个写出时代新篇!
|